本命年的最后一天了,原本想安安静静地写个论文,可是人一旦在家,就进入了失眠头疼模式。
陌生感
我是个不太爱回家的人。
在南京、上海读书,回杭州其实很方便。但因为有时与家人的观念和习惯差异太多,很多事懒得协调统一,遂无解。与家人长时间相处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。人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?一个人改变了,人与人的关系也会随之改变。作为家里的小辈,是墙头草,随风倒,同时也起到润滑油的作用。但切记,小孩子是没有话语权的。
现在这个时期很尴尬,说是孩子,已经过了两轮的人生,年纪相仿的同辈已有成立家庭结婚生子的。说是大人,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砺,还以为人人都要照顾自己的情绪。这样的心态渐渐地变化,量变造成质变。听过工作的人说上班很无聊,不如在学校读书;而读书的时候却想早日工作。角色的转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在跟父母亲的关系上,既希望可以独立于他们自给自足自由自在,又希望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关怀。也许在他们眼里也是一样的矛盾。
自我规划
这一年回想起来像是在原地踏步。
论文也看了,实习也找了,代码也写了,为什么还是离毕业遥遥无期?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规划,随大流,别人发广告,我就投简历。谁能想到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实习工作吸引我的地方就是:他家一周只要求实习两天。论文牵制了实习,而实习又导致论文难产。当这一年结束,才发现别人投的岗位都是考虑了工作是否和研究相关,未来前景,等等。
其次便是执行力不够。有时候就是很难静下心去钻研。尝试了各种物理以及心理上的方法。如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那没有兴趣的时候,什么可以让我继续行动?成就感,虚荣感,责任感,或者仅仅是满足了求知欲和存在感?其实很难讲。当一切只剩下焦虑,那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。以往这方面会有人引导,比如班主任会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上来打鸡血或者硬怼,可能有些导师也具有嘴炮技能。但当这些不存在的时候,就需要自己找乐子。
简单的行动准则
经过实践,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感觉到快乐。
- 关闭朋友圈,仅在需要看的时候打开看一眼,而不是无意识地点开耗时间。
- 卸载微博和知乎,少看些八卦新闻。毕竟收藏的东西只是把它们收藏了而已。
- 想要专注的时候就种树,且关闭网络,减少被打断的情况。
- 睡前种树,可以看会 kindle,既看了书,又催了眠。
- 想倾诉时,可以写下来,情绪可以转化为理智。